代表就是要当好群众的传声筒。叶文茂认为,要实现乡村振兴,必须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,架起党群“连心桥”。他以党建为引领,推行“党员先锋岗 + 网格化管理”模式,同时结合“入户联心”“周三夜访”等活动,将履职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、群众家中。600余人次的走访记录里,记录着85条带着泥土气息的建议——从乡村绿化的树种选择到农贸市场的改造方案,每条建议都凝聚着村民的期盼。
最让村民赞不绝口的,是下塘路的华丽蜕变。这条曾经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两脚泥”的坑洼泥泞路,在叶文茂的奔走呼吁下,不仅拓宽了路面,更完善了排水系统,升级为兼具通行功能和休闲价值的生态景观路,彻底解决沿线 7 个村 1000 多名群众的出行难题,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散步健身的“幸福路”,也为后续其他民生工程树立了质量标杆,群众满意度达到 100%。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叶文茂深知,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,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。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的优势,聚焦富民兴村,积极向上护镇及有关部门提出打造温泉特色产业带的建议意见。如今,华发、洲际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,形成“2+8+1”温泉产业带格局,昔日的穷山村摇身变为投资热土。同时,他创新“支部 + 合作社 + 农户”模式,培育护二菠萝等特色品牌,带领护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。在他的努力下,护二村持续引进富民兴村产业20家,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500余个,让“挣钱顾家两不误”的梦想照进现实。
漫步如今的护二村,红花玉蕾与紫花风铃木交相辉映,新建的绿美公园里孩童在嬉戏玩耍。这些变化源于叶文茂“既要生态美,又要百姓乐”的治理理念。他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,将环境卫生、村规民约等内容量化考评,200余人次的奖励兑换,有效激发了村民共建共治的热情。
在民生改善方面,叶文茂更是倾注心血。紫燕路拓宽、农贸市场改造等10项民生工程相继落地;筹集的30万元绿美资金,让500多株观赏树木在村道两旁“安家”;污水管网改造、垃圾中转站升级等23条建议的督办落实,让村庄“里子”“面子”一起美。
“现在村里处处是风景,住着比城里还舒坦。”对如今的生活,村民们显得无比满足。
从泥泞小道到生态景观路,从普通村落到产业兴旺的示范村,从基础设施薄弱到民生工程全面开花,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在护二村徐徐铺展,见证了叶文茂的履职足迹和为民情怀。对于未来,他表示,将继续以“绿美生态”为底色,以“产业振兴”为引擎,带领护二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pc蛋蛋 日报记者 陈晓铭